看景泰蓝的前世今生——关于国礼景泰蓝,这些历史你一定要知道!

2010年12月,香港佳士得拍出了一对清雍正的御制掐丝珐琅双鹤香炉,成交价是1.29亿港元,开创历代景泰蓝拍卖最高天价。
(清 雍正 御制掐丝珐琅双鹤香炉)
此件器物被许多研究者认为是弘历作为太子的时候,为其父雍正皇帝贺寿而特意定做的,因此才有“大鹤+小鹤”的造型。鹤象征和平、长寿,大鹤口中之桃子也寓长寿之意。桃子是小鹤送给大鹤的礼物,也表现了弘历祝贺父亲雍正长寿的意愿。
史上最大景泰蓝
乾隆三十九年(1774年)和四十七年(1782年),乾隆皇帝弘历先后两次下旨烧造大型掐丝珐琅佛塔,每次烧造6座。
(掐丝珐琅七层塔)
这12件巨大的佛塔分别陈设于紫禁城东北的梵华楼与西南的宝相楼内,其高度相同而形制各异。这12座雄伟的珐琅佛塔需要众多工匠进行纷繁的工艺协作,工程庞杂,耗银近70万两。 作为空前巨大的珐琅精品,显示了乾隆年间殷实的国力和高度成熟的珐琅工艺。
明清两代怎样确保景泰蓝 绝技密不外传?
明清两代的帝王分别设有“御用监”和“造办处”,皆设“珐琅作”专门生产供皇室使用的金属珐琅器。
(乾清宫家宴)
景泰蓝工艺繁缛,大小工序达108道,所有皇家御用工匠分工协作,终其一生只能掌握其中一至两道工序,不仅将皇家景泰蓝御用器制作的臻于完美,还有效杜绝了这门宫廷技艺的外传!
景泰蓝何时走出宫墙?
乾隆五十四年(1789),宫廷珐琅器的生产一度停止。嘉庆年间“珐琅作”又恢复生产,嘉庆时期景泰蓝在满足宫廷使用外,开明的嘉庆皇帝将它变成了商品,富丽堂皇的景泰蓝成为清政府出口创汇的经济手段之一,在天津、广州、扬州等地开设作坊,这些作坊皆属官办,为王公大臣、富商、外国人制作高级礼品。
作为600年从未走出皇宫的宫廷艺术,景泰蓝与皇家乃至帝王有着千丝万缕关系,就像我们今天有幸走进故宫——昔日的宫廷,仍能看到泛着幽蓝光芒的器物陈列于各大宫殿,仿佛诉说着辉煌的过往和威严的帝尊。
工艺解密:108 道工序铸就的东方美学
在景泰蓝的发展历程中,材料的选择与创新一直是推动其艺术表现力提升的关键因素。传统景泰蓝以铜为胎,铜的良好延展性使其易于塑形,为复杂的器型制作提供了可能。然而,随着工艺的不断进步与人们审美需求的日益提高,现代工艺在材料上实现了重大突破 —— 银胎珐琅应运而生。
银,作为一种贵金属,具有独特的物理与化学性质。其抗氧化性优于铜,能使景泰蓝在岁月的洗礼下长久保持光泽,不易被腐蚀。银的延展性也极为出色,这使得工匠在制作过程中能够将其捶打、塑形得更加细腻,创造出更为精致的器型。当银与珐琅工艺相结合,银胎的洁白纯净与珐琅的绚丽色彩相互映衬,使器物散发出一种高贵、典雅的气质,更显华贵。
景泰蓝的制作,是一场对耐心与技艺的极致考验,每一道工序都蕴含着非遗匠人的匠心独运,宛如一场指尖上的魔法。
制胎是一切的基础,工匠们需将铜板在铁砧上反复捶打,使其逐渐塑形。这一过程需要工匠凭借丰富的经验和敏锐的手感,精准把握力度与角度,才能将铜板塑造出如圆盘子、花瓶等各种形状。一个花瓶的胎体可能由几截铜板拼接而成,瓶口、瓶颈、瓶腹等不同部位的衔接必须严丝合缝,否则将影响后续的制作工序和最终成品的质量。
掐丝环节则是一场微观世界里的艺术创作。工匠们手持镊子,夹起仅有 0.07 毫米的铜丝,蘸上厚厚的白芨糊,按照预先设计好的图案,小心翼翼地将铜丝粘在铜胎上。这不仅要求工匠具备精湛的手工技艺,更需要他们有高度的专注力和耐心。每一根铜丝的走向、弯曲程度都关乎着图案的准确性和美观度,稍有差池,便可能破坏整个画面的和谐。在制作一幅精美的花卉图案时,铜丝所勾勒出的花瓣、花蕊、枝叶等细节必须细腻逼真,才能展现出花卉的娇艳与生机。
点蓝,是为景泰蓝赋予色彩的关键步骤。在烧蓝环节,工匠们将填充好珐琅釉料的器物放入高温炉中烧制,温度需精准控制在 850℃左右。高温下,珐琅釉料会发生奇妙的物理变化,与铜丝、铜胎紧密融合。然而,由于烧成后珐琅釉的体积会减少,导致掐丝网格凹陷,所以往往需要多次进行点蓝、烧制、抛光的过程,才能使器物表面平整光滑,色彩均匀饱满。这一过程不仅考验工匠对火候的掌控能力,更需要他们具备对色彩的敏锐感知和调配能力。
最终的鎏金工序,为景泰蓝增添了一抹华贵的气息。经过鎏金处理,器物表面呈现出宝石般的光泽,金色与珐琅的色彩相互辉映,使整件作品更加光彩夺目。
一件景泰蓝精品的诞生,往往需要耗时 3 个月以上。在这漫长的制作过程中,每一位工匠都全身心地投入,用自己的双手诠释着对传统工艺的敬畏与热爱。正如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钟连盛所言:"每一道工序都是与时间的对话。" 在这 108 道工序里,凝结着匠人们的心血与智慧,传承着中华民族千年的文化基因,让景泰蓝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在岁月的长河中熠熠生辉 。
在时代的浪潮中,景泰蓝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艺术形式,而是积极跨界破圈,成为时尚界的新宠。它与现代设计理念的融合,为古老的技艺注入了新的活力,让景泰蓝焕发出前所未有的魅力。
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钟连盛,便是一位勇于创新的探索者。他将景泰蓝与腕表这一现代时尚单品相结合,打造出了独具特色的珐琅艺术腕表。这些腕表的表盘设计精妙绝伦,在直径仅为 0.045 毫米的纯金线上。
除了与腕表的跨界合作,景泰蓝还在文创产品领域大放异彩。一些新锐设计师敏锐地捕捉到了景泰蓝的独特魅力,将其与现代生活相结合,推出了一系列令人眼前一亮的文创产品。这些文创产品不仅具有实用价值,更是将六百年的宫廷美学带入了都市生活,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能感受到景泰蓝的独特魅力 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