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在动物园养奇兽

食糊过滤好了,过秤记载最后还要滴上两滴VAD(鱼肝油),美餐才算完成。配方这么复杂,都是为了让饲料的营养成分尽量接近大食蚁兽在野外的食谱。白蚁有的营养物质,饲料里都要有。除了白蚁,它们在野外偶然也会舔食熟透的落果,对我们来说,参加水果也更容易让饲料成糊。
饲料一进笼舍,“南南”“美美”便伸出舌头大快朵颐,一盆糊糊20分钟就能舔得干洁净净。吃饱后,它们还会打哈欠的吐吐舌头,有时去睡回笼觉,有时在笼舍溜达。就这样,两个大家伙闲适地在北京动物园生活了下来。
元旦之日喜临门
2011年底,喜事悄然来临“美美”的腹围明显增大,食欲也增长不少,仿佛要做妈妈了!我们又惊又喜:本来一心只想把它俩养活养好,没想到还能繁衍,这对国内动物园来说可太稀罕了!
随看春节临近,“美美”的肚子越来越大,以至能看到胎动。我们做好了一切临产准备,用稻草布置产房,降低水池水位,调整室内温湿度。平常,两头食蚁兽白昼合笼在一同,晚上则分房睡。这段时间为了不让“美美”慌张,我们就不把“南南”分开了,让它们老夫老妻在一同,彼此是个抚慰。
2012年1月22日,农历元旦,下着雪,街道、园区都充溢了节日氛围。这天我和师哥值班,七点就到了单位。只见食蚁兽内舍铺垫的稻草混乱,满地血迹。“有可能生了!”我们赶紧寻觅“美美”,发现它缩在墙角的暖气旁,“南南”则在室内溜达。为防止“老公”碍事,也怕它伤害到幼崽,师哥让“南南”暂时移驾隔壁。
我换上工服,渐渐向“美美”爬过去。拔开它身旁的稻草,摸摸“美美”粗硬的毛,叫它名字,让它晓得我的靠近。或许是膂力耗费太大,“美美”没多大反响,只抬头看了看我,就继续睡去。忽然,它的怀里探出了一个尖尖的小嘴巴,还发出“呼噜呼噜”的声音,是幼崽!小东西满脸褶子,黑不溜秋的。
为了不影响“美美”带娃食蚁兽内舍的游客通道紧急封锁。当时园里还没几摄像头为了察看记载,我跟师哥衣着军大衣,轮番蹭在室外的游客参观面,一边看宝宝吃奶,一边记载每一个行为。那年春节是在单位过的,固然没能与家人团聚,但见证了一个小生命的降生,对我来说也是一种幸福。
妈妈的背部挂件
大年初一早晨,“美美”产后第一次排便,也吃到了月子餐。小宝宝全程趴在妈妈后腰上,被驮来驮去。它的小爪子着妈妈后背的长毛,两条小腿紧紧夹着“美美”的尾巴,生怕掉下来逐个在野外,为避免天敌捕食,食蚁兽宝宝大局部时间都是这样趴在妈妈背上的。这时我们才真正看清宝宝的容貌:简直就是爸爸妈妈的等比例减少版,像个毛绒玩具。
宝宝跟“美美”形影不离妈妈一同身,小家伙就爬到它背上,妈妈卧下时,小家伙才爬下来吃奶。食蚁兽的乳头不像其他哺乳动物那样长在胸腹而是在腋下,而且哺乳期乳房开不膨大,所以小宝宝要钻进妈妈的“咯岐窝”里。找到乳头后,它伸出一截小舌头开端吸吃,嘴角还能看见流出的乳汁一嗯,“美美”奶水不错我们一颗心终于放下了。这时,我们才有心情给小家伙起名。既然降生于农历元旦,索性就以此为名吧!北京动物园繁衍成活的第一头大食蚁兽宝宝,有了本人的名字“元旦”。
到正月十五,“元旦”曾经会在妈妈睡觉时,跌跌撞撞地在旁边活动了。大食蚁兽行走方式很特殊,前肢“手背”着地,长长的爪子(食指、中指和无名指)则向内弯曲。自然界中,爪子关于它们来说是生存利器,寻食、防御都离不开。别看“元旦”只要十五日龄,小爪子曾经很尖利,满珊学步的同时也不忘猎奇地这、挖挖那。大食蚁兽听觉兴旺,稍有点异常动静,“美美”就会马上把“元旦”揽入怀里,再让它爬到背上。
从小心爱到毁坏王
时间来到4月,北京已春暖花开,能够让“美美”背着孩子享用春日暖阳了。第一次来到户外,小家伙一点也不惧怕,从妈妈背上溜下来四处逛,而且看什么都新颖,沾沾花,碰碰草,伪装爬爬树,看见麻雀还吓嘘人家。一时间,“元旦”成了游客心目中的明星宝宝,常有粉丝前来看它。
出生后两个多月,小家伙开端断奶食谱中慢慢参加人工饲料,体重也从出生时的一于克左右翻了两三倍。出生后十个月,“元旦”的体型就简直跟爸爸妈妈一样了,体重到达20公厅。“美美”不再背着它了,以至越来越少理睬它,到了要和妈妈分开的时分了。
单独生活的“元旦”几乎是个毁坏大王。大食蚁兽的利爪终生都在不停生长,动物园里又没有白蚁窝能给它们刨,因而需求像养食肉动物那样,给它们提供磨爪子的木头。给“元旦”的木头,用不了一个星期,不光树皮被抓光,连上面的缝隙也会被扒开。此外,睡觉的踏板、造景的塑石、花园里的歪脖树、水池子的边框···只需是有缝隙的中央,根本都受过“元旦”爪子的光临。它的笼舍也成了维修队最头疼的中央,总需求修修补补。
少小离家老大回
2014年,“元旦”快三岁了,此时的它体重已超越八十斤,头尾全长将近两米,是当时国内动物园里体型最大的大食蚁兽。为了让国内的大食蚁兽种群更壮大,我们决议和上海野生动物园协作,停止交流繁衍。对方同事来到北动、一眼就看中了“元旦”,要接小伙子入上海。
“元旦”走的那天,大家的心情就跟天气一样阴沉。装箱装车都很顺利,但我们能分明地听到“元旦”在笼箱里发出“鸣鸣的声音。回到内舍,“元旦”在这里出生、生长、游玩、毁坏的现象记忆犹新,一时间,酸楚涌上心头。但即使如此,我们依然觉得它应该去上海,具有本人的家庭、本人的后代。
2015年2月12日,“南南”“美美”迎来了它们的第二个儿子。这天是达尔文的华诞我们就给“元旦”的弟弟起名“达尔文”新的宝宝让美洲动物展区又繁华了起来,一切仿佛回到了三年前那个春节。
光阴流转,到了2019年“元旦”终于从上海归来了。笼箱翻开,走出来的大食蚁兽已是7岁的中年大叔(野外大食蚁兽的寿命只要短短的14年人工饲养下最多25年)。南下的这几年,让元旦沉稳了不少,但它还喜欢嘬着我的手指头,像小时分那样玩。
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,2019年底,我分开了北京动物园,也分开了“元旦”。后来“南南”“美美”也陆续寿终正寝。将来的日子里,希望“元旦”安好,希望它还记得我。
食蚁兽四兄弟
在地球上,食蚁兽是个非主流小家族,只要4个物种,全部生活在中、南美洲。除了前文引见的大食蚁兽,另三位是:南美小食蚁兽、中美小食蚁兽和侏食蚁兽。让我们来比拟一下它们的异同吧。
大食蚁兽
体型最大,头尾长近2米,体重30公斤左右。浑身黑白灰配色,鼻吻细长管状,尾巴粗大疏松,好像扫帚。前后足都有爪,前爪更利,能够刨挖蚁穴。走路时将前爪弯向前方,以“握拳”姿态行走。
大食蚁兽散布在中美洲到南美洲中部,多生活在开阔生境中。它们昼夜都很活泼,绝大局部时间在空中寻食,很偶然的状况下,也会爬上蚁丘,以至爬树捕捉在树上筑巢的蚁类。
中美小食蚁兽
散布在墨西哥南部到南美洲北部,体长差不多是大食蚁兽一半,体重只要5公斤左右。体色以浅黄为主,但脸和身体中段为黑色,像衣着黑马甲、戴着黑眼罩。
中美小食蚁兽习气夜间活动,而且主要在树上寻食。它们的尾巴粗壮有力,尾部毛发不像大食蚁兽那样长,能灵敏地卷住树于更顺应树上生活。前肢四指,后肢五趾,都具瓜,也有才能扒开蚁巢。在空中时的行走方式也和大食蚁兽一样,“握拳”式走路。
南美小食蚁兽
相比“中美”,南美小食蚁兽的散布更靠南,在南美洲中北部都能见到。它的体型比“中美”略大,皮毛色型也更多变,有些种群也穿“黑马甲”,而有些种群的“马甲”颜色变淡,以至完整没有。辨别两者,要看“马甲”之外的底色,“中美”毛色更浅,南美小食蚁兽毛色更深,呈金色或棕色。此外,南美小食蚁兽的耳朵也比“中美”略长一点。
习性与“中美”相仿,也是晚上寻食更常在树上活动。
侏食蚁兽
四种食蚁兽中,侏食蚁兽体型最小,体长不过40厘米,体重只要200多克。鼻吻也最短,看上去不像其他食蚁兽那么乖僻。浑身毛发棕灰,前肢只要两指具爪,另外三指很小或退化不见所以英文名字又叫“二指食蚁兽”。后肢四趾具爪,一个趾头退化。
侏食蚁兽的散布范围与大食蚁兽差不多,但生活空间不太堆叠。它们绝大多数时间都待在树上,极少下到空中。昼伏夜出,靠树上的各种蚂蚁和白蚁为食。
食蚁兽家族的防御姿态特别有趣。两种小食蚁兽会将身体直立,摊开前肢,面向对方,似乎一座“耶稣像”。保食蚁兽通常后肢抱住树干,在树上直立起上身,前肢则护在头前,就像拳击手的准备动作。大食蚁兽则是“你走开”的动作:主要用单只手臂挥向对方,完整直立起身体的状况不多见。
“披毛带甲”一家亲
在中、南美洲,除了食蚁兽,还生活着两类容貌乖僻的哺乳动物:树懒和犰狳。
树懒跟食蚁兽同属“披毛目”,一身长毛,是吃树叶的素食主义者,整日倒挂在树上。犰狳则与食蚁兽食性相仿,也以蚂蚁等无脊椎动物为食,但因体表具有条带状的骨质甲,所以属于“带甲目”。在分类学家眼中,食蚁兽、树懒和犰狳还具有更多的共同特征,与其他哺乳动物相比,它们彼此关系更近,所以将它们归为“贫齿总目”。
叫“贫齿”,是由于食蚁兽的牙齿完整消逝,树懒和犰狳则都没有门齿和犬齿,只要颊齿(臼齿和前臼齿的统称),牙齿外表也没有珐琅质,只要牙实质。
贫齿总目动物的腰椎和胸椎后端,还具有附加关节,保存了有胎盘类动物的原始特征。因而,贫齿总目也被称为“异关节总目”。此外,这类动物的代谢率都不高,体温相对较低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